更多
2013-11-01
55 瀏覽
以“四季”命名的西餐厅乍眼看如婚纱影楼,典雅而浪漫。这里也同时提供中餐和茶点服务的。我们这次吃饭就是到3楼的大厅吃,人流感觉没有一楼大厅的多,比较安静舒服。 我们的位置安排在3楼的一个小小角落。布置都很美。 接下来继续介绍食品吧: 南园市师鸡,部长介绍的菜。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叫“市师鸡”,因此去百度了一下,原来“市师鸡”不是食材,也不是某个地方特产的鸡种,而是一个菜式——白切鸡的吃法。 市师鸡的历史并不长,传说从前有位学生,想到市师范学院读书,无奈家贫,为了谋生,也为了接近学校,每天就用家传的秘方烹鸡,然后在学院后面的市师路卖。因为味道口感都相当不俗,所以逐渐地买的人就越来越多,于是市师鸡的名字也流传了开来。 它最大的特点是去骨,所以吃起来也就有了别样的文雅。不过我们吃这市师鸡还是有一点骨的,估计是改良了吧。还要维持一下它的造型,不过骨确实比平常吃的鸡少了一点。吃起来其实和白切鸡分别不大,外貌也大致相像,不过蘸料与我们平常吃的白切鸡有所不同,这里是用豉油铺底,然后提供了2碟酱料,一碟是蒜,一碟是蚬子。其实口感也跟白切鸡差不多.
南园市师鸡,部长介绍的菜。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叫“市师鸡”,因此去百度了一下,原来“市师鸡”不是食材,也不是某个地方特产的鸡种,而是一个菜式——白切鸡的吃法。
市师鸡的历史并不长,传说从前有位学生,想到市师范学院读书,无奈家贫,为了谋生,也为了接近学校,每天就用家传的秘方烹鸡,然后在学院后面的市师路卖。因为味道口感都相当不俗,所以逐渐地买的人就越来越多,于是市师鸡的名字也流传了开来。
它最大的特点是去骨,所以吃起来也就有了别样的文雅。不过我们吃这市师鸡还是有一点骨的,估计是改良了吧。还要维持一下它的造型,不过骨确实比平常吃的鸡少了一点。吃起来其实和白切鸡分别不大,外貌也大致相像,不过蘸料与我们平常吃的白切鸡有所不同,这里是用豉油铺底,然后提供了2碟酱料,一碟是蒜,一碟是蚬子。其实口感也跟白切鸡差不多...没有很大的特别。 蘸市师鸡吃的蚬子粒,吃了一粒,比较咸,还是配鸡一起吃比较好。 蚝仔烙,潮汕特色,不过这里做得不太好,糯米粉居多,表面不脆,口感像在吃薄撑,另外粉太多掩盖了蛋的味道,蚝仔也不太新鲜,摆盘也不太吸引。 迷你佛跳墙,48元一位,这是传统名菜,更是响誉粤港澳的,看看里面的料相当的丰盛,有猪肉,冬菇,鸡爪,花胶,鲍鱼等等的材料,汤也很鲜甜。 柚皮竹笙上素卷,很有特色的一个素菜用竹笙包着金针菇,下面铺设柚子皮,旁边用青豆,玉米粒,红萝卜粒和菜心伴碟,色彩缤纷,照相的效果不错。柚子皮我也是不吃的。竹笙上素卷,外面包裹的竹笙很爽,很好吸收了酱汁的味道,不错的一道菜。 获全国名优食品奖的油泡大虾球,虾球很新鲜,而且非常爽口,鲜甜,忍不住多吃几口 铜盘煮斋,这斋菜也未免太咸了,建议煮清淡一些。 春蚕吐丝,很特别的名字,外面一条条的丝是米纸,里面是用糯米包裹着叉烧,感觉一般般。
張貼